四無量   
     
  简繁转换 - 简体  
     
 

「慈」- 是以利益安樂給予眾生。
「悲」- 是拔濟眾生的苦難,解脫眾生的生死根本。
「喜」- 是見眾生的離苦得樂而歡喜,眾生的快樂,猶如自己快樂一樣。
「捨」- 是怨親平等,不憶念眾生對自己的恩怨而分別愛惡。

四無量心:慈、悲、喜、捨是諸佛菩薩的心髓為所有眾生的利益及解脫而工作
甚麼是四無量心?
《俱舍論》卷廿九云:
云何當令諸有情類得如是樂? 如是思維,入慈等至。
云何當令諸有情類離如是苦? 如是思維,入悲等至。
諸有情類得樂離苦,豈不快哉! 如是思維,入喜等至。
諸有情類平等平等,無有親怨,如是思維,入捨等至。

佛菩薩因眾生而生四無量心,因四無量心而長養菩提,因菩提而成就佛道。由此可知,發菩提心之前,必須先發慈悲喜捨心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云: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大乘寶要義論》卷二云:
當知大菩提心者,大悲為先導。我們要實踐菩薩道,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就應當效法諸佛菩薩的勇猛精進,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必須時時刻刻抱著四無量心度眾生

佛菩薩懷抱「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普度眾生,例如:佛陀在過去世,多生累劫中曾布施過眼、手臂,甚至生命,並有捨身飼虎、割肉餵鷹之事例。

觀世音菩薩早在無量劫前成就正覺,但為度眾生,故倒駕慈航,尋聲救苦普賢菩薩遍一切處實踐十大願,無怨無悔地藏菩薩發誓度盡地獄眾生,方證菩提,都是充分表現出諸佛菩薩普度眾生所表現的四種精神: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及捨無量心。

現代人發心做義工、捐獻慈善機構、捐血,甚至捐贈器官救助病危之人,亦是體現慈悲喜捨之行為。常聞「勿以善小而不為」,亦有云「取之社會,回饋社會」,所以,每人都有能力在某程度上發四無量心,行菩薩道,若人人皆行善法,世間豈不是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