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陀  
     
  简繁转换 - 简体  
     
 

佛法可分為教、理、行、果四方面。
 
是指經教,要
是指道理,要
是指普行,要
是指果位,要
前二者聞、思,顯教較著重;後二者修、證,密宗較著重

1. 降生及童年
佛陀生於西元前 623 年,即中國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另一說是西元前 565 年,即周靈王七年四月八日),幼名為悉達多太子,“悉達多”義譯作“吉祥”,“釋迦牟尼”意譯為“能仁”,“佛”意解“覺者”。佛陀也被稱為世尊,意思是世間所尊敬的,故稱「釋迦牟尼佛」,亦稱「釋迦牟尼世尊」。
出生7日後,母親摩耶夫人即命終,由姨母撫育長成。佛陀自幼天資聰慧文事武功無一不曉,15歲被立為太子;17歲配以三妃,生子羅睺羅
   
2. 出家
佛陀出家若祇從事相來說明有二因:
觀眾生“”苦:田中農人,塵泥遍身,形容勞倦,非常辛勞。再看看耕田的母牛,皮破血流,蹣跚泥中。犁鋤撥土,無數蟲豸,受傷輾轉,而羣鳥則爭相啄食。(蟲:有足謂之蟲;豸:無足謂之豸。出自《爾雅》)
觀眾生“老病死”苦:老,頭白面皺,目瞑身慄。病,喘息呻吟,顏容憔悴。死,人怖畏死,然而人人卻不免於死。
佛陀聞沙門能破老、病、死及一切煩惱,遂出家為比丘。是年19歲,離宮出城,到達苦行林,用利劍自剃鬚髮。
   
3. 修道
佛陀自出家後,經過 5 年尋師訪道,仍無法找到宇宙人生真理,遊行到尼連禪河西岸,苦行林中修持,再經 6 年苦行,甚至每日祇食一麻一米及七日祇食一麻米,能忍人所不能忍的苦行;弄至目陷鼻高,身形若枯木,雖可調伏煩惱妄想,仍未得解脫。於是佛陀起座走到尼連禪河岸,洗去身上污垢,接受牧牛女牛乳供養,恢復體力,隨即渡河到七公里外的菩提迦耶。在菩提樹下,敷吉祥草,結跏趺坐,發誓「我不成道,不起此座」,49日後成正覺
   
4. 成道
佛陀在金剛座上,思維如何能解決生死問題,由於祂的信念堅強,勇猛精進,所有外境及內心的魔,次第生起,亦次第降伏,終悟生死流轉道理,即十二因緣,當時佛陀30歲。
   
5. 度五比丘及成立教團
初轉法輪,度五人為比丘,說四諦法。從此佛陀是佛,四諦是法,五比丘是僧。僧是“僧伽”的略稱,僧伽之意思是和合眾,即教團作為推廣弘化利生大業。
   
6. 弘化
佛陀行化49年(另一說是45年),談經說法300餘會,直接受業弟子數千人,還未計在家修道人。當中以度三人為最重要,包括迦葉(火教外道修行人)、舍利弗及目犍連(外道學者);而頻婆娑羅王(興建竹園精舍,令國民皈依聽法)及給孤獨長者(又名須達多,一名富人,興建祇樹給孤獨園精舍)二人忠誠護持佛法。
皈依徒眾當中除了十大弟子,有國王、王子、長者、學者、外道、梵天、妓女、馬夫等等。
  十大弟子:
  舍利弗(智慧)、目犍連(神通)
  大迦葉(頭陀)、阿難陀(多聞)
  富樓那(說法)、阿那律(天眼)
  須菩提(解空)、優波離(持戒)
  迦旃延(論議)、羅睺羅(密行)
   
7. 涅槃
在西元前 543 年,中國周穆王五十二年(另一說是西元前 487 年,即周敬王三十三年),佛陀時年 80 歲(另一說是 75 歲、79 歲),二月十四午夜(即二月十五)在娑羅雙樹間涅槃,期間命令阿難陀敷座設床,右脅而臥,外道須跋陀羅皈依為最後弟子。
佛陀茶毗(火葬)後,舍利分為8份。

 
     
     
  參考資料:
本網頁
 
 
> 智慧寶庫
>> 佛學淺談
>>> 五時
  佛曆
  佛曆(續)
  佛曆(再續)
  佛曆(後記)
     
佛教金剛乘中心(法國)   http://www.vajrayana.asso.fr
> 智慧廣場
>> 釋迦族世系簡表
   
> 佛學理論
>> 懷念佛陀
>>> 傷感的地方
  佛陀成道
  逝去的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