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認
(內心意識之反射)

简繁转换 - 简体

 
上師在1989924日開示
2013223日(約二十四年後)上師複述
201498日(再約一年後)上載網頁


有一對母子居住於山中,一直相依為命,母對子慈愛有加,子侍奉母至孝,
倆人關係感情非常好。有一天,母親不幸去世,兒子感到萬分悲痛、傷心欲
絕,後來他依循俗例將母親遺體殮葬。由於兒子是位孝子,他很希望能每日
到母親墳前鞠躬,就如同母親生前兒子每日向她請安一樣,於是兒子決定將
母親遺體埋葬在居所附近不遠處的泥地下。
兒子是以務農為生的,他每日清早都必須出外耕種。母親去世幾天後的清
晨,他從房中步出通過大廳準備出門,赫然發現母親遺體坐在廳中。他悲喜
交集,無奈亦須再次為母親重葬。這情境如是者發生過很多次,他心想可能
是母親太掛念自己,甚至或是母親被自己每日到墳前鞠躬這份孝心所感動,
於是她半夜從泥地下爬出來,坐回廳中等候他。因此,兒子對母愛稱歎不
已。


正言
1. 上師問:「為何會出現如此詭異的事情?」
信眾答:「猛鬼回魂、殭屍復活、有道士弄術嚇人…。」
上師說:「實情是這樣的。當這情況持續發生後,兒子告訴他的朋友並歌
頌母愛如何偉大。朋友感覺奇怪並想探查究竟,於是便要求到他家中暫
住,想看看早上會否發現其母親遺體坐在廳中! 後來朋友發現竟是兒子
本身患有夢遊病,每晚深夜兒子從居所附近的泥地下取回屍體放在廳內。
是兒子對母親太癡念,痛失母親,卻又不想相信母親去世這事實而患上此
病;是貪、嗔、癡之癡毒;是兒子自己不願意接受這殘酷的真相,選擇逃
避面對,故而加以“否認”。

兒子的癡毒隱藏在潛意識裏,當遇到自己所堅執的對境時,潛意識層便大
肆激發,而導致兒子做出上述怪異的行為卻不自知,又或根本是不願意承
認自己存有癡毒,故轉換另一手法來達成欲求。從佛學角度來看,這是他
們母子間之孽障,他們被這癡毒纏結不解。故佛陀言:「看破癡,看破生
死,看不破的是自己內心之“否認”。」
*睡夢遺尿也是被潛意識控制。清醒時,一個人能用意識(好像下了密碼般
牢固鎖緊)操控自己放不放尿。入睡後,人的大腦全由潛意識主導。它會
製造夢境使你相信自己身處其中(如洗手間),讓你自己欺騙自己這是合適
的環境,於是腦中自行解碼,你便在睡夢中遺尿了。
2. 一位男子真誠追求一位女子,但女子不接受他的愛。男子內心自然湧現出
“潛意識”之基層反應:“沒有理由她不愛我”,亦因為在他內心世界裏
有那牢不可破的防衞想法:“祇要我真心愛她,她定會全心愛我”。於
是,他會更深入的思索:“如今她不接受我的愛,肯定是外部壓力逼迫
她、阻撓她。必定是她的母親反對、父親反對、兄弟反對、朋友反對、親
戚反對、有第三者介入…”。男子找來種種理由去令自己相信“並非女子
對自己沒有愛意 ”作為根本的原因,將一切都歸咎於外界及推諉於人。
3. 當眾生久久接觸到佛教所闡揚的真理後,便會漸漸明白世間的幻妄,更會
漸漸體會到世間纏縛之苦而生起出離心,從而發心學佛修行。問題是這
“初心”能持續多久呢? 這“初心”是否已變質而不自知,又或為逃避
面對,故而加以“否認”? 行者應常常反問自己(特別是學佛多年的老練
修行人)在修行過程中,自己以修法成佛為第一? 又或仍然以世俗家庭為
第一? 看看自己心內的答案是否:用於佛法修行的時間、精神、情意之
比重,往往不及耗費在世俗家庭事務的為多;又常常在言行上、見解上表
現出沒有滲入多少的佛法,反而所思所行都表現出是位人世社會的那股勢
利、計較、盡情囊括甜頭又不願貢獻的機會主義者。
或許可以問問自己真心生起皈命依止佛教嗎? 同門有進步,能隨喜而不
生嫉妒嗎? 答案又會否是:多年來的所學所知並未全盤依教奉行(祇是選
擇性遵循);自己以小為足、得過且過、不思上進。對同門的進步,不但
生不起隨喜心,更無法滅除嫉妒心而飽受自心煩惱痛苦的煎熬,無法做到
佛陀語重心長的遺訓:「行者必須好好保護自己的心。」
 
結論
眾生進入佛門學佛修行的發心,人人都會朗朗上口說:「為的是了斷生死、
永脫輪迴、成就佛果。」 然而,真要能達到此境界,心的訓練是惟一途徑。
十法界之四聖六凡的出現、世間的千差萬別全都由這“一心”的造化。試問
一顆扭曲的欺瞞的晦暗的心如何能成就諸佛菩薩那無量悲智之光明境
! 故而,行者必先面對自心,認識內心意識之反射,坦承自心當下的善
與惡,到了對自心有足夠瞭解時,才不被妄心所愚弄,才能真確有效地落實
心的修練
。簡言之,「直心是道場」。

後記
最近幾年,很多同修在練習靜坐時睡著了,部分同修卻否認自己睡著。其
實,這是學習禪坐過程中通常出現的禪病現象,祇要知道自己是昏沈、散
亂、掉舉,…,便有機會修正。修習打坐的行者已學過「有昏沈,知有昏
沈」、「有散亂,知有散亂」…,明明白白,絕不含糊。簡單說,昏沈現
都是在睡眠不足、體力透支下所浮現的。
禪修時有時出現昏沈是正常的,但如果時常陷入昏沈而不能自調,或者喜
昏沈、樂於昏沈、執於昏沈,以為住於昏沈是定、是解脫,此即為禪病。時
間長久了則行者的心智愚鈍、魂不守舍、面色灰暗、兩眼無神、體質下降。
再說,長時間昏沈其坐姿不當,會引發身體的障礙導致身體局部勞損與變
形,如歪脖子、肌肉萎縮、溜肩,進而導致局部長期疼痛、麻木等等之生理
功能障礙。
所以一旦“昏沈相”舖天蓋地而來,莫說十座中有三座清醒,其實根本就是
座座昏沈而無法自拔。最嚴重的是連修本尊法,一開始不到十分鐘便睡著
了,還未修到本尊法之核心“三密合一”那部分! 太可憐啊! 真的替他
(她)們擔心,是否有了暗病而自己不知道?
同修們曾關心慰問過他(她)們:「是否身體不適、有病?」
他(她)們回答:「沒有,身體很好。每年年檢,醫生都說一切正常。」
隔了兩三個月,同修們告訴這些師兄(他/她):「你(妳)睡著了。」
該師兄(他/她)理直氣壯地答:「我沒有睡著!」 有時更似是而非的輕浮回
應:「睡著的人又怎會不知道自己睡著的呢?」
同修們無法明白這句話的邏輯,於是向上師請求開示:「是否我所知、所瞭
解的“昏沈相”、“入睡相”是錯誤的呢? 人的頭向下垂、頭不斷垂跌又
提起,如此不斷幾十次的重複;身體向前垂跌、左右搖晃又提起,如此不斷
多次的重複,是否入了禪定的人會有如此這般的表現、反應呢?」
上師答:「天啊! 我的佛祖(
not OMGbut OMB = Oh My Buddha)!! 怎
麼他(她)們會變成這樣子!!!」
上師再說:「這是不正見! 首先破解“睡著的人又怎會不知道自己睡著”
這句不合邏輯的說話。
1. 睡著的人是真的不知道自己睡著了。試問你晚上睡眠時,你是否知道自己
睡著了嗎? 你是不會知道的。人做夢時不知道(非一般的夢就不同,有時
會自己笑醒、驚醒、夢中笑時不知道、夢中哭時不知道、…。若要夢中知
夢,是要修學密乘大手印的睡夢大手印法門才可。
若每晚都知道自己在做夢,如此睡眠質素便不好,醒後會感覺頭重、腦
脹、沒精打采、頭腦渾沌、反應遲緩,終日都祇想著再進入夢鄉或經常稍
睡片刻。嚴重時也祇能在床榻上輾轉反側,卻始終無法入睡,這種情況叫
做失眠;最嚴重時,分不清何時段、何場合便悄然進入夢鄉,自己根本已
無能耐自我控制。這是一種病,要儘早求醫就診接受治療,或要服食安眠
藥以助睡眠,又或找催眠師治療你、幫助你瞭解根源!
2. 醉酒的人是真的不知道自己渴醉了,故還高聲叫嚷著說:『我未醉,我還
要飲。』
3. 打坐,甚至修法時都睡著了,自己沒有警覺性;同修們提點又不接受、不
承認、不認同,可能是礙於不好意思、沒面子、沒有自尊等等這些由情緒
製造出的柵欄,使得自己難於改進。
若肯承認,自己內心或意識層便自動升起了警覺,下次就不會出現同一現
象,情況也會慢慢得到改善。
若不承認,就如上述的愚孝癡子葬母,自己內心不願意接受這殘酷的真
相,選擇逃避面對,故而加以“否認”。如此就越否認越昏睡!
4. 對治昏沈、散亂、掉舉的方法,我已教授過,亦多番重複提點過。行
者! 快快反醒自己,早點用正確的方法改正過來!」

佛經中記載了一則有關尊者大目揵連被睡眠所障礙的典故,尊者幸得佛陀勸
勉,並教導他如何“如是睡眠便可得滅”的方法。當其時尊者並未因為感覺
“沒面子”,繼而“否認”。反之,尊者爽快俐落地佛陀(自己的根本上
)坦白承認,面對自己的失誤,更如法遵循佛陀的教導,立刻滅除貪睡,
過程中更是歡喜奉行呢!
【中阿含經】「長壽王品」之「長老上尊睡眠經」第十二載:
「爾時,尊者大目揵連遊摩竭國。在善知識村中,尊者大目揵連獨安靜處宴
坐思維而便睡眠。世尊遙知…。於是,世尊從定而寤,告曰:『大目揵連,
汝著睡眠大目揵連,汝著睡眠。』 尊者大目揵連白世尊曰:『惟然,世
尊。』(他不單沒有否認,而是即時承認)佛復告曰:『大目揵連,如所相著
睡眠,汝莫修彼相,亦莫廣佈,如是睡眠便可得滅。…。若汝睡眠故不滅
者,大目揵連,當以兩手捫摸於耳,如是睡眠便可得滅。…當以冷水澡洗面
目及灑身體。…當從室出,外觀四方,瞻視星宿。…當從室出,而至屋頭,
露地經行,守護諸根,心安在內,於後前想。…當捨經行道,至經行道頭,
敷尼師檀,結跏趺坐。…當還入室,四疊優多羅僧以敷床上,襞僧伽梨作
枕,右脅而臥,足足相累,心作明想,立正念正智,常欲起想。』…。佛說
如是,尊者大目揵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歷史上,尊者大目揵連都知錯能立刻改過。身為密宗行者的你們竟修得如此
田地(除了講話、食、玩、行路、爭甜頭、數銀紙不會睡著、昏沈、掉舉之
外,不論任何時段、任何場合都有如準備好隨時進入夢鄉的現象),捫心自
問不覺慚愧、歉疚嗎!? 密教擁有即身成佛的殊勝法門,行者既然有幸成
為密乘的追隨者,最難得是值遇到一位真修實證的金剛上師,又為何貪圖逸
樂而糊裏糊塗的過日子呢! 縱使今生未俱功德修證成佛,也應努力不懈地
培養這方面的密宗氣質。顯教暮課所唸誦的【法句經】「無常品」《普賢菩
薩警眾偈》都每每提醒修行人:
如河駛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還。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佛經說:「人命在呼吸間。」 不要把財、色、名、食、睡(五欲)看得太重。
生命無常,一口氣接不來就死了。所以要格外用功,趕緊預儲往生資糧,否
則就來不及了。祇要時時刻刻念著「無常」兩個字,千萬不要放鬆或貪圖安
逸,否則就會因懈怠而墮落了。五欲不單是佛教徒應致力看破、勵力放下的
煩惱,貪睡更是禪修者的一大障礙

註:
掉舉──拿到一件東西,卻覺得是負累,於是便把它掉下,但掉下後又懊
悔,把它拾回舉起;之後又再感到負累,又再把它掉下,如是者一次又一次
的掉下舉起。心念動搖而無法攝伏的狀態,也就是說在打妄想,心跑到貪愛
的境界,或跑到討厭的境界,乃至起渴求心、嗔恚心。知道在打妄想,於是
便再拾回心念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