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佛陀了解根本上師
 
     
  简繁转换 - 简体  
     
 
 
     
  上師在1992年開示
1993年由法國師兄代上師在法國中心複述
2019813日(約27年後)上載網頁
 
   

前言
在家庭中,父母兄弟姊妹若是互相了解,家庭便融洽。社會上,朋友之間若深入互相了解,感情就能夠不斷延續下去,一年復一年,變成了幾十年的好朋友。

想了解佛教,必須了解佛陀的一生,和圍繞在祂生活圈內的眾人包括所有弟子。

內容
1.
讀過佛陀生平的事蹟,沒有人不深深地受到感動,很顯然地,認識佛陀的人都無比崇敬祂。《人的宗教》(Huston Smith)一書裏提及西方哲人勃羅特(J.B.Pratt)對佛陀的評語:「這位聖人最特異的地方,是俱有冷靜理智和豐富熱情的均勻配合。這種配合,使到這位聖者不至於過分情感衝動,也不至於冷漠無情,即使是西方賢者蘇格拉底也無法相比。」 我們常在佛經中,可以見到任何問題祇要被佛陀遇上,又或有任何天人、非人、阿羅漢、出家眾、在家眾等提出的任何疑問,祂都會以圓滿的智慧光輝照耀著眾人,並一一為其冷靜的分析問題首先會被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後按邏輯性、體系性的方法,重新湊集起來,再透徹說出它的意念和內涵
 
2.
佛陀曾說:「無論跟誰爭辯和理論,若說對方會使我受窘或迷亂,是絕無可能的事。」 就因佛陀的溫和與客觀,西方人對其批評性的合一與平衡,才是最不平凡的事,故把佛陀人格的“強烈溫和”稱之為大慈大悲。佛陀的生命,對眾生來說是一連串的施捨。祂有著捨己為人之精神,例如佛陀前生曾經是一隻鹿,為牛羣而犧牲;也曾做過野兔,為了救助快將餓死的婆羅門人而自投火中,成為此人的食物。撇開不說這些超乎想像的記載,僅就佛陀一生的事蹟,就像從溫和的泉源噴吐出來的泉水,成為大甘露,沐浴著每一個人。祂有時默然不作一語,卻有股力量仍扣緊著每個人的心靈,當人們離開了佛陀的時候,便已被潛移默化了

結語

我們
今生無緣見到佛陀,親自領受祂的教化,因為佛陀已經進入涅槃。佛經就是佛陀的話語,不論是讀、誦或看,就已等於領受佛陀親自教授的知識。我們遵守佛經的教誡,就是尊敬佛陀,接受及遵守祂的教訓、教導、教誨、教義及教戒。要了解佛陀,或甚至說作為一個最普通的佛弟子基本上也要讀完【阿含經】,如【長阿含經】、【中阿含經】、【增一阿含經】及【雜阿含經】。這4部經是作為佛教徒一生不能錯過讀誦的經典,也是佛法的根基所在

想了解上師,最高理想是要與他日夕相處最低限度,一個星期內也要見面幾次,領受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教益。了解上師是非常重要,能了解自己的上師,則上師與弟子之間的心靈就能溝通、交流,這就是上師相應法的基石。須知道,修「本尊法」要達到成就,就須要先相應「上師法」要得到「上師相應法」,就必須先要了解上師,並且要熟讀《事師法50
頌》理解並實行! 然而,弟子對上師的信心卻就是了解上師的基石信任程度的深淺往往左右弟子對上師的觀感,同時影響行者成功之路。我們的上師曾憶述其上師的一樁往事:「你們的師公在太師公座下追隨修行,當年不明白為何太師公對所有弟子都是和顏悅色、歡歡喜喜,惟獨對自己就冷淡嚴肅。最終,你們的師公卻是惟一的成就弟子!」

對自己的根本上師之信心何其重要! 佛門常說一比喻:「九地菩薩不能了解十地菩薩。」 就是這麼差一地而已! 更何況我們這些凡夫行者,又怎能了解已證成就的上師? 我們祇需懷著一個信念「上師選用了最適宜該弟子的教授方式讓其進化,使其成就」便可。

對上師有信心才可談得上去了解上師
 
 
 
 
 
     
     
  參考資料:
本網頁
 
 
> 智慧寶庫
>> 佛學淺談
>>> 佛陀
  緣與命
     
> 金剛乘
>> 密教義理
>>> 能與本尊相應嗎
  事師法五十頌(導言)
  事師法五十頌講解
  上師相應法前言
  何謂「上師 」?
  上師與弟子的相處
上師與弟子之間是完全的信任,弟子要以完全信任的心面對上師,
惟有完全的信任,才能與上師心心相印(喔! 禪宗就是心印法門),也才能真正的進入到上師相應法的階段
  上師相應法-第2
 
佛教金剛乘中心(法國)   http://www.vajrayana.asso.fr
> 佛學理論
>> 密宗的師徒關係
   
> 佛學理論
>> 可下載的佛學論著及金剛乘典籍
>>> 事師法五十頌
  上師相應法-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