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正 道
 
     
  简繁转换 - 简体  
     
(一) 三十七菩提分法
八正道是三十七道品中之一科。
分別是
 
 
(1)四念住
(2)四正勤
(3)四神足
(4)五根
(5)五力
(6)七覺支
(7)八正道
(備註){4+4+4+5+5+7+8=37(三十七道品)}
 
     
  (1)四念住:
1. 身念住 - 觀身不淨。
2. 受念住 - 觀受是苦。
3. 心念住 - 觀心無常。
4. 法念住 - 觀法無我。
 
     
  (2)四正勤(又名四意斷、四正斷):
1. 律儀斷-已生的惡法,令其斷滅。
2. 斷斷 -未生的惡法,令其不生。
3. 修斷 -未生的善法,令其生起。
4. 防護斷-已生的善法,令其不失。
 
     
  (3)四神足:
1. 欲神足-由增強欲樂而得定。
2. 勤神足-由增強精進而得定。
3. 心神足-由增強心識而得定。
4. 觀神足-由增強思維而得定。
神,殊勝之法。足,往還,神足,來去於妙境。四神足,亦名四三摩地(定)。
 
     
  (4)五根:
1. 信根-深生勝解,淨信。
2. 精進根-由信而勤求。
3. 念根-安住其念。
4. 定根-心念不散。
5. 慧根-因而證智。
根,增上之義。
 
     
  (5)五力:
1. 信力-信根增長,有破不正信之力。
2. 精進力-有破放逸懈怠之力。
3. 念力-有破邪念矢念之力。
4. 定力-有破散亂掉舉之力。
5. 慧力-有破貪嗔癡之力,有證正智之力。
由上面五根,轉深轉厚,有大勢力,能摧伏一切煩惱,故名力。
 
     
  (6)七覺支:
1. 擇法覺支-以智慧擇法之真偽。
2. 精進覺支-以勇猛心離邪見行正法。
3. 善覺支-得善法生歡喜心。
4. 輕安覺支-身心輕安。
5. 念覺支-明記定慧。
6. 定覺支-心住一境。
7. 行捨覺支-平等心捨一切法。
 
     
  由於五根五力多修習故,便能發起「見道」。而最初獲得此七種覺察方法時,名為「見道」(超過世間法)。修行人由這七種方法助成,獲得「 無漏智」。  
     
  以上(1)至(6),修行人依照修行,便能見道,能斷生起煩惱。但俱生煩惱要斷,則要修道,修八正道,得阿羅漢果。  
     
(二) 八正道  
 
1. 正見 包括(1)真見道及(2)相見道兩種智覺。
(1) 真見道-
由七覺支所得之真覺,此真覺超過思維分別之體驗(名根本智),以此真覺,直觀我空真如,此時一無分別,昭昭靈靈,名「真見道」。
(2) 相見道-
得真覺後之正確知解,為有思維分別之知解(名後得智),以此次第遊觀四聖諦,有相可思維,名「相見道」。合以上兩種智覺(無分別智的真覺及分別智的思維),名為正見。
2. 正思 由正見所引起的正確思量分別心。
3. 正語 由正見正思所引發之種種正確言論。
4. 正業 正確的行為。
5. 正命 正確的求生活養命的方法。
6. 正精進 依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來修行,勇猛策勵,是謂正精進。
7. 正念 憶念正確道理,得四念住之增上力。
8. 正定 修四念住為因,引生九次第禪定(見附註)
 
     
  八正道雖屬小乘最高的修行方法,但亦是三乘共通法門。
 
 
【遺教經】云: 汝等比丘,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當勤精
進,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譬如鑽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是名精進。」
 
  由是精進二字,乃修行至要,切記之。  
     
 
(附註) 1.初禪定 2.二禪定 3.三禪定 4.四禪定
  5.識無邊處定 6.空無邊處定 7.無所有處定 8.非想非非想處定
  9.滅盡定